大浪淘沙,或许仍会是这一两年间新能源行业的主旋律。
年初,威马汽车董事长、CEO沈晖和美团创始人王兴的一场*局刷爆舆论,王兴认为未来中国车企的基本格局中,造车新势力前三会是“蔚小理”,并不会有威马;沈晖却不服气地邀请网友作见证:“如果威马汽车能挺进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希望美团创始人王兴能充当外卖小哥亲自送一份外卖上门,地点由我指定;如果威马进入前三失败就送一辆车给王兴,可在所有品牌中随便挑选,不一定非得是威马汽车。”
而时至今日,王兴看好的“蔚小理”中,蔚来已实现三地上市,单季营收超过亿元;小鹏尽管波折不断,但其今年以来的交付量仍是蔚小理中的头名;理想汽车则已经喊出单月营收破百亿,结束7年的亏损运营。即便是在年不被人看好的哪吒和零跑,前者成为了年前十个月新势力车企的交付冠*,首个年销破十万辆的新势力车企;后者则成为“蔚小理”之后第四家成功IPO的新势力车企。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为辆,和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车企已经拉开了较大的差距。而志在成为新势力TOP3的威马,不仅和新势力的第一集团渐行渐远,反而似乎走向死亡的边缘。
降薪,又见降薪
这并不是威马第一次削减员工福利。在年3月4日,威马HR通过线上会议通知全体员工取消年终奖。此外,13薪也被延后到6月发放。威马汽车方面曾回应称,年威马未达到公司目标,因此公司决定取消发放年终绩效奖金。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对初创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员工13薪和“员工购车补贴”等福利,将延后至6月以后如数发放。
“威马看起来是扛不住了,近期我们这边来了很多威马的前员工,之前传闻的降薪是真的。”上海一家新势力车企的管理层这样告诉我。
11月21日,沈晖的一封公开信,更让威马降薪的传闻板上钉钉。公开信中显示,从年10月开始,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从次月8日发放上月工资调整为次月25日发放上月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沈晖表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此前威马招股书披露了年威马高管的薪酬情况。威马汽车向董事及监事支付的酬金总额为17.46亿元,其中酬金及花红部分,沈晖约为万元,三位执行董事杜立刚、侯海靖、毕仕宇分别约万元、万元和万元,也就是说,即使薪酬减半,几位高管或仍能拿到百万级别年薪。
在被人诟病威马失速后,沈晖曾回应称“新能源赛道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打个比喻,就像是踢足球,现在上半场头15分钟都没有打完,谁胜谁负还不知道。”
诚然,新能源赛道格局未定,蔚小理、哪吒、零跑乃至特斯拉,都是阶段性的领跑者,随着小米、苹果、百度等科技公司入局,以及大众、丰田、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的转型,新能源赛道仍旧存在着诸多变数。
但想要踢满90分钟的足球比赛,实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体力”,即便能力超群,体能不佳的运动员抽筋退场并不少见;反之,技术相对平庸但有着“跑不死”属性的球员同样会受到教练的青睐。
对于车企来说,体力就是财力,在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充足的资金,意味着企业能否坚持至终场的来临,彼时场上的玩家方能见识到终局。
显然,威马已经有所“体力不支”。
威马的至暗时刻
9月的成都车展,是国内今年唯一开展的重磅车展,彼时威马的缺席,已被人解读为一个较为负面的信号。
当下,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呈现出马太效应。头部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处于上升通道,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传统的转身攻势一波高过一波,而弱势的新势力车企,销量和声量都日益低迷。
对于曾经的头部新势力威马来说,当下正陷入两难的境地。
近一年来,新能源车市普遍出现“越卖越亏”的情况,缺芯、贵电,使得车企处于难受的剪刀差之中,对于威马这样定位于大众市场的品牌来说,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愈发强烈。
但另一方面,汽车是一个讲究规模化的产业,没有较大的销量规模支撑,便意味着更高的单车成本和更低的毛利率表现。威马招股书显示,自年到年,威马连续3年的毛利率为-58.3%、-43.5%、-41.1%;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合计达.32亿元,平均卖出去一辆车要亏16万元。
一方面是越卖越亏,一方面是不卖不行,亏损卖车是当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常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只有熬过亏损,熬死对手,实现更大的规模化,企业方有机会实现良性的运转。
作为威马曾经最直接的对手,蔚小理在上市之后储备了相对足够的弹药,根据财报,三家公司的现金储备均在亿元~亿元之间;以此为底气,三家车企方能够持续重金投入研发和渠道、基建拓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的越卖越亏,似乎尚未成为李斌、李想们心中最大的烦恼。
而相较之下,尚未IPO的威马,在卖车迟迟难以实现正向收益的情况下,更多依赖于融资的输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31日,从A轮到D轮,威马一共获得了4轮12次融资,共计获得超过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资金,融资额度已经远远高于IPO前的“蔚小理”。
但持续性的亏损,使得亿元资金显得并不是那么够用。
招股书数据显示,到年,威马净亏损分别为40.4亿元、42.25亿元、53.63亿元,其中年威马的净亏损甚至超过了蔚来的40.2亿元。在业界人士眼中,蔚来以会“烧钱”著称,其年全年研发投入便高达45.9亿元,而威马同期的研发费用为9.81亿元,研发费用呈逐年递减的态势。
在销售成本方面,威马汽车销售成本由年的人民币27.88亿元增加37.5%至年的人民币38.35亿元,并由年进一步增加74.5%至年的人民币66.9亿元。同样很想对比被人诟病越卖越亏的蔚来,同期,蔚来的销售成本为68.78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年蔚来的销量为9.1万辆,远超4.4万辆。
而威马“节衣缩食”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现金储备。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3月,威马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仅36.78亿元,威马的流动资产净额仅为3亿元;账上还有66.7亿元的长期借款和22.8亿元的短期借款。
IPO能否带来“中场休息”
新势力车企中,通过IPO实现逆天改命的先例并不是没有。
造车是持久烧钱的生意,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当前即便是头部新势力,其自身造血能力也难抵亏损实现盈利,外部融资依然是企业持续生存的必然选择。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造车获得持续的资金输血,是新造车企业扎堆上市的核心诉求之一。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曾对媒体表示,身处行业变革期,不确定性依然很强;业内竞争激烈的当下,赴港上市能让车企面对后续挑战时,*火库里更充沛一些。
和“蔚小理零”以及哪吒、高合一样,威马也一直在寻求上市的契机。
年,威马公开喊出科创板上市的口号,争当“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年1月29日,上海证监局公示显示,威马汽车已完成上市辅导,上交所即将受理公司递交的申报材料。但科创板审核从年底趋严,数十家企业止步科创板IPO,威马的登陆科创板最终无疾而终。
随后港股成为威马的又一新选择。今年6月1日,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