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
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赛迪百强区。从区域分布来看,年百强区仍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结构特征。
按省份来看,江苏省和广东省上榜城区数领跑全国,分别上榜了22个和20个城区;在百强区前10名中,广东省独占八成,并包揽前3位。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构成第二梯队,分别上榜12、10、10个城区,其中山东省的黄岛区进位第4名。除了以上5个领跑省份外,其余省(区)上榜城区数均少于或等于5个。
具体到城市,广州以9个上榜城区数位列第一,成都以一区之差位居第二,深圳和南京凭借6个城区并列第三位。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08
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断层分化
年,百强区五级梯队自东向西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仍较突出,五个梯队均以东部城区最多。
其中,第一梯队中有15个城区为东部沿海城区,以广东城区表现出绝对优势,共占9席,占第一梯队总数近六成,江苏、浙江和山东分别占3席、2席和1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梯队中唯一不属于东部的城区是位于西部的西安雁塔区,作为西部第一区,其凭借较强的综合实力进位第15名。
第二梯队主要为东部和中部城区,仅东部城区个数即占71.4%,共占10席,其中广东占3席,江苏、浙江和福建各占2席,山东占1席。
第三梯队主要为东部和西部城区,仅东部城区占14席,即占总数的70.0%,以江苏和广东城区为主,二者均占5席,浙江和山东分别占3席和1席,而西部的5个城区中有3个属于四川省,云南和广西各占1席。
第四、第五梯队城区则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均有分布,但仍以东部领先优势明显,在第四、第五梯队中分别占14席和15席,江苏城区在两梯队中均表现最佳,分别占5席和7席。
城区高质量发展分化明显
从百强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来看,在赛迪百强区的五级梯队中,第一梯队的16个城区内部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化现象,根据聚类特征将第一梯队细分为3个集团。
其中,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和深圳福田区作为第一集团大幅领先其他城区;青岛黄岛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和深圳宝安区5个城区为第二集团,处于加速追赶位;广州越秀区、苏州吴江区、宁波鄞州区、佛山南海区、常州武进区、杭州余杭区、西安雁塔区和南京江宁区同处于第三集团,但仍明显领先于其他梯队的绝大部分城区。
第一问:中国城区经济目前面临的发展环境如何?
我国城区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作出的重大判断。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第二问:为什么要持续做百强区研究?
城区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占全国陆地面积1/10的城区,却拥有全国2/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生产总值。城区作为我国城镇化率最高、创新资源要素最为集中、各类人才最为集聚、管理服务体系最为健全、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区域,是推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区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内生于城市核心层面的城区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城区迈向高质量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责任。而百强区的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都值得其他城区进行借鉴。科学评选百强区,总结它们的经验历程,给其他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启示,是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系列的初心。
第三问:年赛迪百强区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
《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赛迪百强区》综合民政部年5月发布的《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以及截至年4月全国各地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全国(不包括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个地级市市辖区。
第四问:年赛迪百强区指标评价体系较去年有何新变化?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要求,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原则,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70余个参考指标的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解析。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及年各城区发展特点,围绕3个方面对百强区指标体系进行部分调整:一是响应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等要求,突出发展质量类和人口流动类相关指标,即增加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人口增长率和人口集聚度2个指标;二是在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区“六稳”“六保”工作成绩,特别是促进就业、稳定投资等方面相关指标,即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增速和新增就业数2个指标;三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各地优质项目培育成果,增加辖区内强企业数量、国家级园区数量等作为参考支撑指标。此外,对GDP含税量指标进行了调整,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占GDP的比重。
第五问:年赛迪百强区榜单的数据是如何筛选的?
本研究覆盖全国(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个地级市市辖区,涉及23项二级指标和70余项参考指标,共计整理10万多条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大于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的“双门槛”,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市辖区余个。入库数据包含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的若干条数据,不同维度所占权重不同,本研究通过动态权重对评选城区进行模型计算,最终通过课题组多次验证和专家组三轮论证得到年赛迪百强区榜单。
第六问:年赛迪百强区地域分布有何新特点?
百强区区域分布不均依旧存在,东多西少、南强北弱的分布态势更加明显。年赛迪百强区中,东部地区较上年增加3个,共占68个席位;西部地区保持稳定,仍占16个席位;中部地区连续两年下降,共占14席;东北地区有所下降,较年减少2席,仅拥有2个席位。城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城区显著强于其他地区,且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全国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峻。
第七问:年赛迪百强区具有哪些新特征?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三千亿”城区达12个,“两千亿”城区增至27个,GDP超两千亿成为新趋势,深圳南山区已突破6亿元关口;年百强区仅用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7.6%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在城市主城区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百强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水平,百强区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且平均生产总值超亿元;百强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全国的元高出元。引领作用更加强劲,年百强区在城市中的平均经济首位度及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5.7%和16.7%,充分表明百强区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拉动带动作用,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八问:近年百强区经济发展规律有哪些特征?
通过长期对中国城区经济的观察与系统研究,在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跃升通道”及两个“发展瓶颈”。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以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标准,城区分别在亿-亿元附近和1亿-2亿元存在两个“跃升通道”,分别在亿-1亿元、2亿-亿元存在两个“发展瓶颈”。
第九问:“十四五”时期城区经济发展呈现哪些新趋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区经济发展呈现三大特征趋势:一是,总量规模上,“经济强区优势明显”与“后发突围”共存;二是,百强区“强者愈强”的发展趋势明显,“头部城区”越来越强;三是,百强区愈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
第十问:对城区经济跃升发展有哪些建议?
新时代新阶段,城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城区更应展现新作为,聚焦核心使命担当、把握三大发展态势、做好五个布局,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