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村民变身股东参与分红……近年来,四川各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各地有哪些好的做法?
7月8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上发布了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据悉,本次评选经过自愿申报、县级推荐、市级审核、省级组织开展综合认定等流程,最终在全省遴选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优秀案例。相关案例材料后续将汇编成册,印发各地,供各地学习借鉴。
案例一、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两股一改”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成都市温江区作为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化、集体土地股权化和改造集体经济组织“两股一改”,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该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被原农业部评选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采用BOT模式将集体建设用地租赁给公司投资修建天乡农贸市场、对集体商铺统一打造获得租金、创办公司开展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年集体获得经营收入万元。
案例二、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小资源撬动“大财富”贫困村上演“蝶变记”
自贡市沿滩区詹井村积极培育引进人才,通过盘活利用撂荒地等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承接老旧小区改造的文化设计等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实现收入万元。创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通过“”分配模式、“积分制”奖励、“实物”形式分红等,分好集体经济“蛋糕”,在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其创新举措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值得全省学习借鉴。
案例三、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统筹改革发展实现村集体农民双赢
广汉市友谊村依托村集体亩水面资源,打造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流转村民土地统一规划水产、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等五个产业片区统筹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已累计实现分红总额万元,走出了一条盘活集体资源发展农旅结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此外,该村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有效实现形式,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颁发《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已完成集体资产股权继承手续2起,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10宗,实现“硬本本”变“活资本”,为全省提供了有益经验。
案例四、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金花村:“土地银行”变荒为宝为乡村振兴“蓄地赋能”
绵阳市安州区金花村借鉴银行经营模式,以村级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信用兜底,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的作用,试点建立“土地银行”,引导农户将手中的撂荒地、零碎地存入“土地银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消垄、平田、修路、通渠等方式,提质改造为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业土地,形成“一区域一块田”,再整体“放贷”给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解决“农户有田不愿种、大户想种没有田”的难题。通过规范各方权利义务、完善监督管理和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实现集体、农民和经营主体共赢,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案例五、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融合赋能促发展农旅结合促共赢
广元市利州区月坝村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高山村,近年来,坚持农旅融合为主、资产租赁及服务创收为辅的发展方向,创新“政府引导+集体主体+农户参与”模式,打造罗家老街、近月湖等乡村旅游核心区,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52户农户闲置房屋,开办民宿46家,成立社会化服务专业队承接涉农项目管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经营收益达万元,人均分红元。该村属三合一的合并村,针对原三村经营性资产差异较大的问题(原月坝村、分水村差异达到.7万元),探索采取“A股(原村股份)+B股(合并村股份)”进行股份量化,探索出了盆周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原村差异较大的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路子。
案例六、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以改革破解融合发展难题以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属四合一的合并村,通过先行先试、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路径;通过党建“联”、成员“议”、规划“统”,夯实集体经济融合基础;积极采取承包地入股、宅基地联营、闲置资产租赁、财政资金增值等多种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创造了十年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六倍骄人成绩。
案例七、西充县双凤镇跳蹬河村:把握服务需求围绕产业促发展
西充县双凤镇跳蹬河村属川东北丘陵地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老百姓有种植水稻、大雅柑、游农家乐等传统习惯,发展产业有较好基础,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一批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有技能、眼界广、善营销的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紧扣市场需求、因势利导,吃“产业饭”“旅游饭”,成立农业生产服务队、餐饮旅游服务队和建筑施工服务队,发展集体经济,年村集体经营收益达到万元,村集体当年向成员分红万元,人均分红元,探索出一条以发展服务为主的,低风险、可持续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案例八、巴中市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三方发展共赢
巴中市恩阳区天良村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村集体依据其对土地持有的所有权,利用涉农项目资金,对农户承包地进行连片整理、配套园区基础设施等提质改造,在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发展芦笋产业后,按照双方约定,芦笋产业年利润实行“”分红,即10%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体现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所有权收益;20%作为农民土地入股分红,此外农民还获得元/亩/年的土地流转保底收入,体现农户对土地承包权收益及增值收益;70%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收入,体现经营主体对土地的经营权收益。走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园区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三方共赢”的发展新路径。
案例九、雅安市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依托优势产业深化多元合作实现联合发展
雅安市名山区骑龙村抓住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机遇,通过整合闲置资源、拓展合作主体、促进产业融合,依托茶叶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深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迈高公司、民宿经营业主、农户三大主体资源合作联合发展,拓展资产租赁、资源盘活、旅游服务、股份分红四大收入途径的“二三四”集体经济发展“骑龙”模式,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产业提质升级、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案例十、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村:改革释放新能量古村迸发新活力
西昌市大石板村依托比邻邛海区位、茶马古道特色文化的优势,以农民充分参与为基础,稳步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历史遗迹等资源,自主经营民宿,或者出租获取租金,实现古树变成“摇钱树”、古宅变成“黄金屋”、古村焕发新生机,为民族地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依托“第三方+银行”模式,创新实施农村集体财务电子代理记账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实现“银村直连”,集体资产监管更加规范、透明、科学,集体和成员利益得到进一步维护。(川观新闻记者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