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0日,OpenAI的ChatGPT正式上线,从此AI大模型浪潮席卷而来,硅谷创业市场瞬间火爆,风投资本极速转向,二级金融概念股疯狂飙升,科技巨头拉响红色警报,抢夺人类未来的蛋糕争夺战,正式开打。
仅仅一年,随着各大资本和巨头入场,AI人工智能的技术迅速发展:从底层大模型,到基础设施,到机器学习操作(MLOps),再到消费端应用,生成式AI的生态已经初步建立,并且将在年随着AI的进一步训练和稳定,行业发展会加速向下游移动,人工智能会进一步改变你我的生活,乃至改变整个世界。
这期文章我们给大家梳理了ChatGPT发布一周年的时间线,看看大模型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
1OpenAI这一年:愈发庞大和神秘
我们先来看看OpenAI在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年11月0日,ChatGPT正式上线
年12月4日,推出4天后,用户破百万;两个月后,用户破亿
年1月2日,微软向OpenAI投资亿美元
年2月1日,OpenAI推出ChatGPTplus订阅,开启了付费旅程
年月14日,OpenAI发布GPT-4,plus用户可访问
年月2日,ChatGPTPlus用户可以访问第三方插件和浏览模式(可以访问互联网)
年5月18日,OpenAI推出了ChatGPT的iOS应用程序
年7月10日,OpenAI向ChatGPTPlus的所有订阅者提供其专有的代码解释器(CodeInterpreter)插件
年9月25日,OpenAI宣布ChatGPT“现在可以看、听、说”。ChatGPTPlus用户可以上传图像,而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与聊天机器人交谈
年10月19日,OpenAI最新的图像生成模型DALL-E被集成到ChatGPTPlus和ChatGPTEnterprise中;该集成使用ChatGPT在与用户对话的指导下编写DALL-E提示
年11月6日,OpenAI举行开发者大会,推出了GPTs,用户可以自定义自己的GPT,未来甚至还能上传到GPTstore
年11月17日,SamAltman被董事会罢免
年11月21日晚,SamAltman回到OpenAI、恢复CEO头衔
正值ChatGPT一周年之际,OpenAI内部上演了连续反转的董事会罢免CEO事件,虽然最终SamAltman回归公司,但这场风波将OpenAI内部的分裂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而这家公司的内部冲突和信息不透明,让外界对AI的发展充满了疑问和担忧。
比如GPT-5是什么样子的?Q*项目是什么?是什么触发了OpenAI此次的管理层冲突?AGI真的在OpenAI内部达到了吗?ChatGPT一周年,人们对AI发展的问号更多了,而OpenAI并没有变得更透明,而是越来越神秘...
路透社爆料说,在SamAltman被董事会罢免之前,OpenAI内部的研究人员发送给董事会一封信件,这封信警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的重大人工智能技术,代号为Q*。Q*被一些OpenAI的人认为可能通向超级智能或人工通用智能(AGI)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而正巧在不久前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SamAltman说了以下这段话:
“在OpenAI的历史上,现在已经是第四次,最近一次是在过去几周内,我有幸在房间里,当我们推开无知的面纱,将发现的边界向前推进,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我一生职业上的荣誉。”
然后外界又开始各种猜测Q*是啥?是不是OpenAI内部已经达到AGI了?各种阴谋论,公式,引用,都出现了。
英伟达资深AI科学家JimFan也在LinkedIn上说:
“我从未见过一个让这么多人幻想的算法。只是一个名字,没有论文,没有统计数据,没有产品,就开始让我们对Q*幻想进行逆向工程。”
但跟硅谷一些资深的AI科学家聊过之后,可能的结论是:并没有传得这么神。
目前我们觉得比较靠谱的猜测是:AI领域有一个技术叫Q-learning,大致的可以理解为自己学习自己。比如说,AlphaGo学习了人类以往的所有棋谱,然后开始在互联网上和人类棋手下棋。这个时候的AlphaGo围棋的水平相比人类顶尖棋手还只能说得上是有来有回,这也是它打败柯洁和李世石能引起如此轰动的原因。但是人类的棋谱终究是有限的,能陪着AI下棋的人类顶尖棋手也是有限的,想要进步更快就要有更多的对局,更多的棋谱,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和自己下棋。通过自我对弈,AlphaGoZero在三天内以比0的战绩战胜了AlphaGoLee(也就是战胜了李世石的AI版),用40天超越了所有旧版本。
从此以后,人类棋手和AlphaGo的水平天差地别。
我们都知道,GPT-几乎学习了整个互联网的内容,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写的内容学习完了怎么办?能不能AI学习自己生成的内容?也就是说:Q*有可能代表着大模型也可以通过学习自己生成的内容变强了。
当然,这都是外界的猜测,并不是OpenAI官方的解读。但这也是问题所在:OpenAI董事会为什么会罢免SamAltman?到底什么是触发因素?技术突破到底是什么?Q*是外界过度解读了吗?任凭外界如何谣传如何解读,OpenAI目前也并没有任何官方信息和解释。
在ChatGPT上线一周年之际,OpenAI正变得越来越神秘。而OpenAI也正变得越来越庞大、话语权越来越重要、对资金的追求越来越强势。
就在年圣诞节的前几天新闻爆出:OpenAI正在用0亿美元的估值在进行下一轮融资的谈判。如果达到这一估值,OpenAI将成为仅次于SpaceX的第二大估值的美国初创独角兽公司。
而在OpenAI快速推进新模型训练、同时推出商业化产品、打造生态之际,巨头们也没有闲着。
2微软这一年:亦敌亦友
首先来说说迄今为止的领跑者之一:微软。
ChatGPT火爆全球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微软才是这背后的大赢家。除了火速向OpenAI追加亿美元投资、股份占比49%之外,微软动作很快地将GPT运用在自家的应用上。
年2月7日微软推出集成了GPT的bingchat,或者叫newbing。年月16日,微软发布了Microsoft65Copilot,将GPT-4集成在了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Microsoft65中。
发布这些新功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无数的调整、优化工作,并且还要采购足够多的服务器支持上亿用户的使用。直到今年11月15日,微软举行Ignite技术大会,微软CEO纳德拉(SatyaNadella)表示:
微软是Copilot(AI助手)公司,现在是Copilot时代(Ageofcopilots),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将有一个AICopilot。
微软宣布BingChat更名为Copilot,可以免费使用GPT-4、DALL·E功能,并且拥有了独立网站,Copilot将嵌入所有微软旗下应用中。微软还推出CopilotStudio,你可以自定义GPT、创建新插件、自定义工作流。
而慢慢的,我们开始发现微软和OpenAI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在SamAltman的董事会罢免风波期间,微软和CEO纳德拉除了快速稳定局面之外,还将不少OpenAI的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群体,转移到了自身平台上,因为通过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也能调用OpenAI模型,包括ChatGPT,Codex以及DALL-E,还不用担心OpenAI的内斗风险。
所以,微软和OpenAI的关系,虽然深度绑定,但也各怀异心。
比如说OpenAI与微软的竞争对手Salesforce建立合作,微软也是OpenAI的竞争对手,Meta的开源大模型Llama2站台成为首发合作伙伴。所以,深度绑定又亦敌亦友的关系,微软和OpenAI在接下来的一年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再来说说另外一个大玩家:谷歌。
谷歌这一年:红色警报下的全力以赴
在ChatGPT出现的时候,市场一片唱衰谷歌的声音,现在依然如此。但谷歌在这一年中,也被迫加快了步伐。
特别是在年底的时候。之前已经有报道说谷歌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