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风十里,当心过敏 [复制链接]

1#
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职场,推动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十堰周刊》记者郑旭宴

“春风十里,不讲道理,春天赶快结束吧。”当大家的朋友圈正争相向美好春光表白时,晓萌发布的这条动态,被几个朋友无情吐槽为“气氛破坏者”。晓萌有自己的无奈,最近每天早上出门,春风一拂面,喷嚏就不断,面颊也随之泛红发痒。

过敏的人越来越多

晓萌说,过敏性鼻炎是5年前开始“盯”上她的。那是她入职初期,因为对业务不熟悉,对职场环境不适应,时常都处在焦虑中,与此同时,盲目加班和熬夜也打乱了生活规律。某天下班走在路上,柳絮迎面而来,晓萌渐渐感到鼻腔、喉咙严重不适,喷嚏咳嗽不止,甚至有点呼吸困难,很快就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加皮炎,花粉、灰尘等都是过敏原。那之后,过敏“拜访”她的频次越来越高。尤其在春季,别人的春天是碎花裙和洋伞,她则是帽子、墨镜加口罩。有网友总结:过敏,是伴随着“都市气”加剧的。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职场,在给越来越多人套上精神“紧箍咒”的同时,也在击溃着他们的健康防线。同为鼻炎患者的张宜新很能理解晓萌的这种痛苦。她曾调侃,过敏人的春天,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你眼中的春天有多浪漫,过敏人的春天就有多悲惨。作为粉尘的重度过敏对象,张宜新每天出门前的第一件事,是要检查口罩是否装好、纸巾是否充足、过敏药是否备齐。更痛苦的体验是睡觉。因为鼻塞养成了口呼吸的习惯,她曾看新闻上说,口呼吸会导致下巴后缩,也就是变丑。“之前听人说坐着睡,鼻子会堵得不那么厉害,但我做不到,也真同情那些不得不坐着睡的人。”媒体人李梦是在参加工作后,才开始出现皮肤过敏的。一线记者常在外奔波,白天赶采访、晚上熬夜写稿都是家常便饭,时间久了,她的体质开始变差。“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医院体检,又没啥毛病,再后来,一到春天或换季时,皮肤就开始红肿发痒”,李梦说。在医生给李梦开的药单里,除了外涂的消肿止痒的药膏,还有提升免疫力的口服药,她知道,过敏不能全怪环境,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作的”。过敏的人越来越多,微博上,搜索关键词“过敏”,不难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发出相似的自嘲:“又到了用口罩和过敏药‘续命’的时候了。”《人物》杂志的一篇报道曾提到,近些年来,包含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皮肤过敏和呼吸道问题在内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文章中,一位通过迁徙医院退休医生邢松(化名)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开始,过敏症人群在不断扩大,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过敏的病人特别多,人群10个里头怎么也能有一两个。”过敏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

艰辛的抗过敏历程

在豆瓣“我们都是过敏性鼻炎”小组和“皮肤过敏”小组里,有超3万网友在其中分享自己的过敏经历。小组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过敏者们彼此鼓励,分享抗过敏经验,而在这个圈子外,还有更多的声音称他们是“矫情”。如何逃离过敏的折磨,每个过敏人都有一言难尽的抗过敏史。艾琳是个食物过敏者,可比他更痛苦的是,艾琳的过敏原是日常餐桌常见的牛奶、牛羊肉,而这一“元凶”,竟然是她在吃了20多年后才找到的。多年来,艾琳的脸长期泛红、长痘,她却一直当做肌肤问题,变换着各种护肤品来保养,但丝毫没有效果,直到查出自己对牛奶、牛羊肉都过敏,她才知道,自己的舌尖,原来一直是皮肤的“刀尖”。如何摆脱过敏,艾琳被迫接受了父母的“适应疗法”,自从知道她对牛羊肉过敏后,家里的餐桌反倒顿顿都有牛奶、牛羊。“吃习惯就好了”,父母总是一边说着,一边往她碗里夹。不过,在坚持几天后,艾琳换来的是更为严重的腹泻。和艾琳相比,晓萌的方法就显得温柔许多,比如出门戴口罩和墨镜或是尽量避免出门,最大程度避免接触过敏原;而张宜新则直接换了城市,她在2年前从北京回到了家乡十堰,“本以为环境好了过敏症状也会好点,万万没想到,花粉也同样‘凶残’”。严防死守之下,缝隙始终存在,诱发过敏的“危险”因素无处不在,织就了一张难以挣脱的网。如今,无论是鼻炎患者晓萌、张宜新,还是食物过敏者艾琳,都已经养成了常备过敏药的习惯,而和他们相似的人并不在少数,美团买药统计,氯雷他定和鼻炎喷雾是消费者购买的两大重要药品,而且,今年“粉尘螨滴剂”增幅巨大,另外,非药类鼻腔清洗器、人工泪液增幅高。对于绝大多数过敏人士而言,他们都已经习惯了过敏的存在——就像是随时都会到访的客人,自己能做的只能是找到与其共处的方法,而及时就医,按时吃药,无疑是最好的和解方法。4月22日(本周五)《十堰周刊》推出封面专题“过敏自救指南”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