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汽车行业报告电动智能加速,把握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皮肤科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报告出品/作者:国盛证券、丁逸朦、刘伟、马润玮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产业进入成熟期,结构性变化是主线

1.1产业进入成熟期,自主品牌强势崛起

中国增速换挡,全球汽车市场年起逐步进入存量时代。根据Marklines数据,全球汽车市场主要由中国、美国及西欧地区贡献(年销量合计占比68%),其中中国是近几年全球增量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年)、欧洲(年)、美国(年)的销量陆续见顶,全球汽车市场迈入存量时代。以增速而言,东盟、印度等地区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且经济发展较快,未来有望维持较高的销量增速。

对于国内市场,经历-年间增速换挡,产业链已进入成熟期:-年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金期,汽车普及率低,行业需求旺盛,年起,随着第二轮购置税*策进入后期(7.5%),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破百,行业逐步进入换挡期,车企及零部件间竞争加剧,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展望未来,我国汽车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大幅低于美国(87辆/千人)等发达国家,城镇/农村每百户汽车保有量仅50/0辆,行业中长期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行业经历整年的销量滑坡与库存消化,同比增速在年Q1筑底企稳,逐步进入一轮复苏周期。年Q以来,由于芯片断供的影响持续发酵,国内整车销量有所承压,叠加市场担忧次轮复苏周期进入尾声,乘用车及零部件板块均有所回调,直至年Q2,由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板块基本面触底,年6月购置税减免*策出台后,产销全面复苏,板块表现强势。

自主品牌经历国内竞争洗礼,品牌实力显著增长,近几年车型强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根据我们统计的汽车之家数据,头部自主品牌新车上市积极,当年上市的新车/改款数量,在-年间,稳定在58款左右,较-年区间(2-4款)提升显著。并且新车入门款指导价也持续上行,销量结构持续改善。

与强车型周期对应,国内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高。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内自主品牌市占率M1-M11市占率达49%,而在零售端,根据乘联会数据,1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4%,同比增长7.1PCT;1-11月累计份额47%,相对于年同期增长6.PCT,市场份额表现强势。展望,行业总量平稳的背景下,头部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1.2电动化提速,大单品逐渐跑出

年到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从12.5万辆增长到万辆,复合增速48.6%,渗透率从0.2%提升至8.%。分市场看,中国和欧洲是主要销售地区。年,欧洲、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2.2万辆和9.6万辆,合计贡献超80%,渗透率分别为17.0%、1.%,同比0年提升显著。

年前10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万辆,同比+61.0%;10月单月销量9.2万辆,同比+55%。分国别来看,挪威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排名第一,维持在60%-80%之间;其余主要国家基本都在40%以下。

年,分车企:全球新能源车销量TOP是特斯拉、比亚迪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为9.6万辆、59.4万辆和45.6万辆,市占率分别为14.4%、9.1%和7.0%。

分车型:TOP分别是Model、五菱宏光MINIEV以及ModelY,销量分别为50.1万辆、42.4万辆和41.1万辆,市占率分为7.7%、6.5%和6.%。

年前10月,分车企:全球新能源车销量TOP是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为19.万辆、98.9辆、40.1万辆,市占率分别为18.0%、12.8%、5.2%。分车型:TOP分别是ModelY、Model、五菱宏光MINIEV,销量分别为56.9万辆、6.5万辆、5.8万辆,市占率分为7.%、4.7%、4.6%。

各车企强开启车周期,驱动新能源市场高增。传统车企积极转型,纷纷布局新能源车平台。各品牌的智能驾驶平台、纯电平台自年开始陆续发布,比亚迪、长城、奇瑞、长安、吉利等头部自主的新一代混动平台,均于年开始放量。

-年9月,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从15.8%提升至94.8%,最高曾到98.8%。依托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苹果、三星、小米、华为、Vivo等优质品牌逐渐跑出,快速迭代分占市场,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行业格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5亿部,其中三星出货量2.7亿部,占比20%,排行第一;Apple出货量2.4亿部紧随其后,市占率约为17.4%。

不同于SUV,新能源车渗透率天花板更高,大单品逐渐跑出。0年起,新能源汽车渗透开始加速,到年9月,渗透率提升至27.4%。特斯拉、比亚迪强势领跑,新势力加速追赶。分车型看,Model、ModelY、海豹等已展现大单品潜力。

1.业务模式变革,软件定义汽车

传统车企的业务核心在硬件制造,发动机、底盘和变速器三大部件决定了竞争壁垒和盈利差距。随着硬件标准化推进,在同一价格带下,不同车型的硬件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推动行业转向软件开发和技术迭代从而推动硬件的升级。主机厂给汽车配备性能超前的硬件,再通过OTA进行远程软件管理和升级,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逐步解锁功能创造营收。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架构简单一些,造车难度略减,特斯拉和新势力带头提升整车智能化配置,传统车企陆续跟上,造车模式进入“硬件制造+软件智能”阶段。根据麦肯锡数据,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技术重视程度较高,且对自动驾驶功能有买单意愿。

-----------报告摘录结束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X由定期整理更新

新能源/汽车/储能

新能源汽车

储能

锂电池

燃料电池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

氢能源

充电桩

互联网汽车

智能驾驶

自动驾驶

汽车后市场

石油石化

煤化工

化工产业

磷化工

基础化工

加油站

新材料

石墨烯

高分子

耐火材料

PVC

聚氯乙烯

绿色能源

清洁能源

光伏

风力发电

海上发电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