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月交付12万辆超越蔚小理,零跑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纹身吗 http://m.39.net/news/a_9385962.html

来源:市场资讯


  证监会
  如果一切顺利,零跑也将成为继“蔚小理”后,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国内造车新势力。


  编辑

Arti


  来源:独角兽早知道


  零跑科技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致力于为用户的出行和生活创造最大价值。


  公司于年由朱江明创办,他在电子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拥有近30年经验。在汽车由交通工具转化为智能移动空间的变革浪潮中,零跑科技采用以智能化及快速迭代为特性的电子产品的开发思路,设计及打造智能电动汽车。


  零跑科技自主研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


  公司从底层开始进行系统及电子部件的平台化开发,使其可以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灵活复用,使公司的研发更加高效且具成本效益。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零跑科技亦是中国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实现了智能电动汽车所有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打造了智能动力系统(LeapmotorPower)、自动驾驶系统(LeapmotorPilot)及智能座舱系统(LeapmotorOS)。零跑科技相信,独特的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能力使公司能够提供卓越的产品和优质的用户体验,实现快速的产品推新并享有显着的成本优势。


  据了解,零跑主要聚焦于价格介于人民币(下同)15万元至30万元的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该市场将于年底前成为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


  零跑已经在过去三年中交付三款车型,并计划以每年一到三款车型的速度于年底前推出八款新车型。公司认为多样化的产品组合能够让其很好地把握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大机遇。


  年全年,零跑合计交付43,辆电动汽车,较年增长.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交付量计,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公司。


  凭借定位低端市场,售价在6.89-8.49万元之间的T03快速起量,零跑在今年7月份交付辆,同比增长%,环比增长6.97%。在造车新势力中紧随哪吒汽车,排名第二。


  今年1-7月,零跑则累计交付辆,超越蔚来,排在造车新势力第四位。


  财务数据方面,年、年、年总收益分别为1.亿元、6.亿元和31.32亿元,近三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和28.亿元。


  零跑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工厂生产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其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该全资拥有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工厂的产线目前具备每年2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公司亦计划在浙江省杭州市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大机遇。


  零跑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直接触达公司的客户,采用直营店与渠道合作伙伴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建立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以最大程度满足其需求的同时,实现快速且具有资本效率及灵活性的网络扩张。


  零跑于年7月开始交付第一款量产车型:智能纯电动轿跑S01;于年5月开始交付智能纯电动微型车T0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年中国新兴电动汽车公司推出的单一纯电动车型C端上险量计,T03在畅销车型中位居第三。后在年10月开始交付中型智能纯电动SUVC1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C11拥有同价位区间电动车型中最丰富的自动驾驶功能。


  零跑在招股书中表示会继续快速扩展并升级多元化的车型组合,进一步渗透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满足丰富多样的用户需求。


  公司计划未来以每年一到三款车型的速度,于年底前推出八款新车型,涵盖各种尺寸的轿车、SUV及MPV。计划于年第二季度推出一款智能纯电动中大型轿车C01,并于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C01基于C11同一平台打造,车身长超过五米。C01配备LeapmotorPower及90千瓦时的电池,NEDC续航里程约为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在四秒以内。


  零跑自研自制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实现了底层接口、算法和数据通讯协议的统一,构建了可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的平台化电子电气架构和整车架构。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年车辆销量计,零跑是全球第五大及中国第四大纯电动汽车公司。


  据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零跑的主要投资者包括红杉智盛、上海电气香港、金华舆轩、长沙诺丰、杭州汉智、舟山灏海、湖州景鑫、国舜领跑、绿色领跑、中金滨创及中金传誉。


  根据公司的战略,零跑拟将香港IPO募资额度按照如下用途使用:约40.0%用于公司的研发;约25.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约25.0%用于扩张业务及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约10.0%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