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个失败案例分析,风口产品死亡的七宗罪。如果说年是移动互联网元年,那年可以说是抢风口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很多风口,有共享单车这样大的风口,也有很多小的风口,有这样一个风口叫做“互助”。年,阴差阳错的参与了这样一个项目,从踌躇满志到最后遣散所有,黯淡散场,不胜唏嘘。一、产品背景1.需求背景需求最初来自大BOSS的想法,交代一下背景,大BOSS注册了一系列公司,关于互助的这个公司是其中一个,互助和其他三个公司都是在一起办公。(图1:公司结构)大BOSS创业之前在一家员工2W+的公司任职,因为员工众多,经常会有员工或家属得重疾,最初是公司对员工进行救助,但发现此法并非长久之计,遂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组织员工捐款,但因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大boss当时在此公司任职时负责这部分,对于直到离职都没有做成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这是情节,也是情怀,遂创业的时候启动了这一项目。年6月份我入职公司做产品经理,随后7月份的一次周例会上,大BOSS将这个项目正式立项并指定我去参与。我之前这个团队没有专职的产品人员,当时存在的东西只是一个找外包公司做的PC网页,无法进行任何业务逻辑相关的操作,运营推广人员沦落到无产品演示的尴尬,而且没法进行用户转化。2.行业背景接到这个任务后在我迅速的花了些时间搞清楚了两个问题:互助是什么?现在国内行业的发展怎样?通过搜索了解到“互助”其实是一个国内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国外称作“相互保险”。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相互保险在发达国家有着多年的历史,相比传统保险费用低廉也是其最大的特色。而相对于国外一些制度健全的发达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较低、医疗保障覆盖不全、看病贵的国内好像才是这颗种子天然的土壤。随后我搜索了一下国内这个行业的大致情况:(只在曾经工作文件中找到年9月版本)(图2:竞品调查)通过搜索发现这个行业国内已经多家在做,但并无领跑赛道者,还有机会!二、团队及股权背景1.团队介绍专职运营此项目(基于团队人数和资源供给我更愿意称之为项目)从头到尾最巅峰的人数共5个,总经理W,其他人员配置如下:(图3:人员配置)其余人员都是几家公司共用,包括前、后端开发人员和UI,还有我这个产品经理。2.股权结构根据出资比例,总经理W占股40%,提出这个想法的大老板占股60%。三、产品进程为了清晰产品进程和时间节点,先将产品整体进程放上来:1.第一版设计外包公司做的网页于年5月上线;年6月份我进入公司;7月初我开始着手做真正的第一版产品设计;8月初完成第一个版本的产品设计。第一个版本主要是梳理确定了主要的业务逻辑,并将用户加入互助的流程全部打通。这个版本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给运营人员提供可以对外宣讲的载体,可以使推广工作先行开展起来。此版本是依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