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越灸脸越黄是怎么回事有哪些排湿通道 [复制链接]

1#

最近经常被问到:艾灸一段时间,灸感不错,但是越灸脸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了解这些提问者的基本情况,有这些共同点:中年女性居多,自诉脾胃不好,艾灸的穴位以肚脐为主,少部分还灸过关元、中脘等穴位。

首先,确定是艾灸而不是烤肉。

烤肉的特点是被灸者感到灸处烫。而艾灸是不自觉灸处烫(用手摸还是会感觉表皮温度高),这代表着艾热被身体主动吸收,艾热化为经气后还有补气的效果。

其次,排除因为泻法——泻掉身体的元气而虚、而脸*。

简单区别艾灸的补泻法,主要看灸处有没有自觉烫。自觉烫,即是泻法。而自觉不烫,是补法。

区别补泻法,是因为市面上有一种说法,说肚脐(或关元等穴位)藏着人体的宝贵元气(或水火二气等,总之,宝贵),艾灸不当会把这些宝贵之气给泻掉。很多人看过这样的说法,结合自己经常艾灸肚脐,越灸脸越*,因而很容易怀疑自己是给灸坏了,泻掉元气,才脸*的。

但只要确保灸处不烫,既不是烤肉,也不是泻法,那就不是泻掉元气而脸*。

第三,会不会是胃经经气不足而脸*?

《*帝内经》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虚岁35岁,足阳明胃经经气由盛转衰,开始变身*脸婆,尤其每天早上睡醒,脸*得不忍直视。

这种情况是虚证,艾灸补气后,脸*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艾灸胃经上的穴位,足三里、天枢、气户等穴,都有改善脸*的作用。即使艾灸的穴位是肚脐、中脘、关元等穴位,也有补气作用,可改善脸*,不会越灸脸越*。

那么,为什么会越灸脸越*呢?

翻阅《伤寒论》,太阴病篇有记载: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

简单点理解,表(太阴之表)有湿,容易身发*。如果小便利,身体有排掉湿气的通道,湿在表聚不起来,就不能发*。

太阴表有湿和足阳明胃经经气不足,都可以引发脸*,两者有何区别?该如何鉴别诊断?

太阴表有湿的脸*,多为浮*,用力按压脸部皮肤,可以见到底下的颜色为白或分红。而足阳明胃经经气不足的脸*,多为暗*,用力按压脸部皮肤,难寻血色。

太阴表有湿,除了脸*,还常伴随手自温——手心手背温度一致,且手指温度高于近心端的温度;人疲倦少气,小便不利,身上莫名酸痛,早起手指发胀等湿困表的症状表现。

而足阳明胃经经气不足,除了脸*,还常伴随食纳不佳,不耐体力劳动,不耐思虑,食多或吃错东西容易胃胀、腹痛等脾胃虚弱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形成表湿的人,体质特点多为脾肺之气常不足,易受天气、饮食等影响,表现为短暂的太阴表湿结合阳明经气不足的虚实夹杂情况。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段时间,脸尤其*。

也因为表有湿,一直得不到处理,单单艾灸肚脐等偏温里的穴位,身体抗邪于表更加有力,脸*就容易更加明显。正确的做法应该先集中精力祛除表湿,推荐捏脊后艾灸身柱,湿去后再补脾胃,如此才能改善脸*。补脾胃改善脸*,可以艾灸足三里、手三里等穴位。

最后说一下,正确的处理之后,身体容易通过哪些通道排出湿气。

最常见的排湿方式是腹泻。表湿经捏脊后艾灸身柱,常会腹泻一两天,泻后人自觉轻松,并且腹泻会自行止住。此后要注意别喝液态奶,少吃容易生湿的食物。

出汗也是排湿的常见方式。艾灸高效率排湿,在艾灸时就可以观察到,有的人感觉灸的时候艾条燃烧得很慢,甚至手上有水汽,最夸张的时候,艾条甚至被排出的湿气给灭掉。轻微一些,就是灸处无热感,但是不断出黏汗、豆大的汗珠。

小便增多也是排湿的表现。尤其湿重,气聚为饮时,艾灸后更容易出现小便增多的反应。小便随多,但是解得畅快,不会淋漓不尽,解后有的人还会感到全身都畅快了。

推荐阅读:分清表里再艾灸,祛湿更高效

订阅艾灸课,一起灸出健康体质

长按图片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