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领跑者冷知识趣谈马拉松战术,波谲云诡 [复制链接]

1#

篮球、足球运动有技战术、难道跑步项目也有战术吗?

马拉松并不只是单纯的去跑步。

在一些国际大赛中,中长跑项目也是需要战术和配合的。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长跑常见的战略,平静的赛场竟暗潮汹涌,想想就很刺激!

右一的鲁普小哥哥要睡着了?

案例一:几个变速赛场立刻风起云涌

在今年亚运会上,就上演了一出马拉松高手之间的对决,中国选手多布杰和董国建在比赛的前半程一直遵循着教练之前布置的“跟随”战术,像影子一样牢牢地紧跟领跑的日本选手园田隼人。

在30公里左右,第一集团冠*有力竞争者园田隼人主动“放弃”追求成绩,采取削弱对手的战术,突然加速,故意进行变速跑,这样突然加速的变化让中国选手董国建措手不及,掉出了第一集团。

30公里之后的第一集团中只剩下日本选手井上大仁、园田隼人,中国选手多布杰,巴林选手埃尔哈桑,两小时刚过,埃尔哈桑猛地加速,第一集团的选手中只有井上大仁跟了上去,二人几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开始了对冠*的争夺。

而中国选手多布杰则在最后1公里顶住了压力,以2小时18分48秒的成绩夺得季*,捧得一枚铜牌,成绩仅比冠*慢了26秒。

这种不顾成绩只要名次,常出现在像奥运会、亚运会等大赛,而多布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当天始终跟在队伍后方尽量保存实力,最终利用后程冲刺能力强的优势,超越今年创造了2小时06分11秒的新亚洲纪录的园田隼人,获得铜牌。

这种马拉松战术在国际大赛中很常见,因为冠*只有一个,而且关乎国家利益,所以很多同一国家的运动员会帮忙“打掩护”,牺牲成绩,力保奖牌。

跟随跑:

顾名思义,跟随跑战术就是跟随着领跑选手后面,伺机将他超过并确立领先优势。

采取跟随跑战术的选手分为两类。一种是经验不足且实力较低的选手,跟随领跑者可以更好地控制配速和节奏,或者让更高水平的选手适当地“带快”节奏,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希望跑出好成绩的业余跑友。

另一种是水平较高的选手,跟随前方的选手(水平不一定高于自己)来节省体力、不急于加速,从而有利于最后的冲刺决胜,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专业选手,而且是“速度型”选手。

领先跑:

领跑需不仅会耗费很多体力,还要在比赛中能够一直处在队伍前方、掌控整个局面,所以若非是实力极强的选手不敢贸然领跑。

由于领跑往往比跟随跑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所以领跑战术也被视为一种“牺牲”战术。所以,在奥运会、世锦赛这样的大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几名选手采取相互领跑的战术来确保队中实力最强的人夺冠。

案例二:

万米比赛中

法拉赫被包夹后的绝地求生

北京田径世锦赛万米决赛上,有着万米皇帝之称的法拉赫完成了自己的绝地求生,以27分01秒13的成绩夺冠。

比赛开始后,肯尼亚三人组坎沃诺、塔努伊和穆奇里形成领跑集团,法拉赫采用了跟随跑的战术。比赛进行过程中有选手抽筋退赛,半程之后开始出现领跑集团对落后集团的“套圈”。

绿衫*一会儿成人字形,一会儿成一字形。

最后米开始,肯尼亚三人组、法拉赫和美国白人选手鲁普组成第一集团,肯尼亚三名选手为了阻挡法拉赫采用轮番领跑的战术,法拉赫试图超越的时候甚至有小的拉拽动作出现。此时和他同在俄勒冈训练营训练,私交很好的美国选手鲁普,主动开始为法拉赫挡住非洲选手的“夹击”。

兄弟情深。

最后一圈,法拉赫突出重围,逐渐甩开其他对手,进入直道后越跑越快,最终他以27分01秒13的成绩获得了金牌。而非洲运动员的“盯紧法拉赫”战术也宣告失败。

案例三:喝不到水的马拉松选手真的太惨了

小编看到过某大型比赛的现场,运动员被牢牢挡住,因而错过了水站的惨剧。在比赛的时候,每个国家的补水位置不同,而且运动员只能和自己国家补给桌上的水,拿了别人的水是不可以喝的。

我们都知道补水的重要性,在长距离高速奔跑的情况下人身体的水分被快速蒸发,而没有及时补水则会造成脱水等严重后果!

在年里约奥运会上,印度加伊萨选手表示,自己在比赛中没有喝到水“我只在8公里处从里约组委会的补给站那里拿到了水,但这根本无济于事。每个代表团都在相隔两公里的地方设置了自己的摊位,为本国选手进行补给,但印度的摊位是空的。”

而印度体育局则表示他们以为里约会提供水,42公里,除了8公里喝了几口水之外,全程没有喝水,这位可怜的印度女运动员在冲线之后晕倒,她说“我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而拿不到水的现象在男子高手身上也出现过,法拉赫(还是这哥们)在今年的伦敦马拉松上,沿途拿错了别人的水,他一边跑一边和旁边的工作人员反映这个问题,结果还是.......没有水。

赛后栽倒在地的法拉赫。

能夺得马拉松比赛冠*的选手,不仅有实力,还得心理素质强,更要天时地利人和!太不容易了!为冠*们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