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权威专家:仙居岩画汇集农耕文明的印迹
自2013年仙居岩画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岩画专家前来考察研究。 11月4日至5日,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汤惠生、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等10多位国内岩画权威专家,专程来到仙居,对小方岩、西塘、送龙山等地岩画进行考察研讨。 在我国,岩画主要分布于北方、西南,而东南一带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等地。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浙江被认为是岩画分布上的空白点。2002年,仙居小方岩岩画的发现则打破了这一历史局面。 近几年,随着仙居岩画点的陆续更新、增加,目前,仙居岩画总面积已经达到3000平方米左右,典型图文有蛇形、鸟形、马形、人像形、柴刀形、锄耙形等220多个,而且以蛇形、锄耙形较为普遍。 虽然仙居岩画发现距今已有10余年时间,却一直蒙着一股神秘面纱。仙居岩画到底属于哪一个年代,它区别于其他地区岩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专家们在经过考察后,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多数专家认为,仙居岩画应为古越族岩画。不过,具体年代的考证,目前还难以确定。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岩画也少有年代确凿的。 王建平认为,从全国范围看,仙居岩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农耕文明印迹上,非常独特,弥补了全国岩画的一个空白点。 专家们一致的心声还是在于岩画的保护上。根据仙居岩画目前的破损情况,当务之急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好岩画本体,这对于今后更好地研究及解读仙居岩画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