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壮哉70年挥就大都市广州,厉害了广
TUhjnbcbe - 2024/9/8 20:26:00
白癜风能根治么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浩荡的历史长河中,

新与旧交织更替,

沿着时间之流无限绵延。

从华南一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到国家中心城市、

继而向国际大都市阔步前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新成就竞相涌现,旧传统重焕生机。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新时代广州发展导航定向,擘画宏伟蓝图。

如今,

集传统范、改革范、

活力范和国际范于一身的广州,

正以崭新之貌、昂扬之态拥抱世界,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定位上

把国际大都市建设推向纵深。

站在北京路的千年古道上回看古羊城,

这里繁华依旧;

登上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楼眺望新广州,

一片摩登气派。

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CBD。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70年砥砺奋进,

一次次思想解放,

开启“活力之源”;

一代代接力前行,

鼓足发展后劲。

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这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结出累累硕果。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是年的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增至.44万人,是年的10倍之多。凭借着超强的城市综合实力,广州已成为我国千万人口级超大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一。

在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排名中,广州稳居世界一线城市,在中国内地城市中,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超大城市,看广州活力

一座城市的变迁,就像是一场老与新的竞逐。以老带新,教人锐意进取;以新促老,得见记忆乡愁。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中,一老一新,奏响着不断递进的旋律。

北京路热闹非凡。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一条路,折射世纪变迁。北京路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的位置之所在,广州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年来城市中心从未发生变化的大城市。今天,北京路上灯火璀璨、热闹非凡,成为外地游客读懂广州的又一窗口,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日均人流量约20万人次。

如果说北京路的千年繁盛,浓缩了老城广州的记忆乡愁,那么高楼林立、大厦参天的珠江新城,则见证了广州跻身国际大都市行列的坚定步履。

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展暨中国插花花艺展和第26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开幕,市民游客进场观展。图为“我和我的祖国”立体花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高鹤涛摄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探索新区综合开发模式。紧接着,年珠江新城综合规划方案正式实施;从年米的西塔封顶,再到年米的东塔投入使用,刷出广州摩天大楼新高度。

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进入21世纪,广州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新战略,白云新城、科学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一个个新城拔地而起,番禺、黄埔、南沙等外围区域快速发展,从单中心“一枝独秀”到多中心“组团发展”,城市建设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破茧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战略,布局“一江两岸三带”的空间新格局,以新空间承载新产业,以新产业增强新动力,重点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70年来,广州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约32.59平方公里,增加到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建成区面积最大的5个城市之一。

70年来,广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一改摊大饼式的城建模式,通过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使城市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珠江新城以东的第二CBD即将崛起,南沙作为广州唯一的副中心加快建设。扩空间、强后劲,广州势必以新的更大作为,在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创造奇迹。

超强后劲,看广州动力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回望70年广州的奋斗轨迹,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在上演。从薄弱的经济基础,到健全的产业门类;从温饱尚未解决,到生活日益富足……70年峥嵘岁月,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一个又一个增长目标从愿景中走向现实。

广州夜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歌猛进的城市建设,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城市格局、面貌的焕然一新,必要有产业活力、创新动能的强大支撑。

遥想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的广州一穷二白,农业设施基础薄弱、工业结构门类单一、服务业发展更是脚步缓慢。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广州的经济居于后列。年,广州工农业总产值为15.66亿元,尚不及上海(.65亿元)的零头,与天津(43.67亿元)相距甚远,与武汉(16.52亿元)、重庆(21.36亿元)、沈阳(32.51亿元)等城市也有明显差距。即使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经济体量也仅排在全国第8。在当时看来,国际大都市的宏图愿景,似乎触不可及。

可改革发展正是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纵然荆棘满布,也要杀出一条血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立潮头的广州扬起干劲、铆足斗志,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激荡起生机勃勃的发展气象。

我们看到,体制机制改革冲破藩篱,一系列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立梁架柱;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日臻完善,不断扩容的国际“朋友圈”,引领越来越多的“广州创造”“广州智造”走向国际舞台;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无到有,超视堺、思科、乐金显示、百济神州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如雨后春笋,在此落地生根;现代服务业大放异彩,凭借新模式新业态的强力带动,于年实现生产总值近1.1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66.5%……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70年筚路蓝缕,一个创新、开放、繁荣、发展的广州拔地而起。自年起,广州的经济总量连续27年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若作为一个经济体参与排位,年广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高居第41位。

以改革破局,以创新开路。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广州活力生猛,一条产业兴旺、动能澎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愈加宽广。

超级枢纽,看广州实力

“要想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就如何大踏步跟上时代,曾得出了这样一条宝贵经验。交通,如城市之毛细血管,如发展之骨架脊柱。交通发达,则城市兴旺。就此而言,建设大都市、实现新跨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功不可没。

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仅以地铁为例,到年底,全市已开通运营15条(段)地铁线路和1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线路长度达公里,稳居全国第三。年,广州地铁安全运送乘客超30亿人次,承担全市公共交通51%的出行量。

广州南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实习生张恺宁摄

而从国家发展大格局观之,广州因其所处独特地理位置,打造交通枢纽,是承担国家战略的使命所在,更是迈向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70年来,广州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作为全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广州拥有国内领先的空港、海港、铁路港和信息港。据年1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显示:广州国家交通中心指数居全国第一。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摄

来源:广州城市形象片《花开广州·汇聚全球》

在城市竞赛中,谁造就了超级枢纽,谁就占据了“C位”。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新白云国际机场已拥有3条跑道、2个航站楼,成为国家民航局首批未来“智慧机场”建设示范单位,机场的枢纽吞吐能力及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近万人次,居全国第3位、全球第13位。此外,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不断提升。

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庄小龙摄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港口建设较为落后,年广州港吞吐量仅为万吨。改革开放释放了港口经济的巨大活力,上世纪80年代的港口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均远超过—年30年的总和。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6.13亿吨),位列全球第五。

超凡人气,看广州魅力

城市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坚持五湖四海、汇聚众智众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前行,融入建设发展,更反映在70年来广州人口增长、人才集聚之上。

广州是中国一流城市,也是世界一线城市。人口流入持续增长,带来城市实力、发展潜力的持久迸发。新中国成立之前,广州的常住人口不过百万左右,到了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44万,增长了不止十倍。近四年来,广州常住人口数量均保持稳增长,分别达到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和40.6万人,人口增量领跑全国。

人口增长背后的密码是什么?无疑,人口持续“用脚投票”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多是知识密集型,依靠的是高等教育和人才集聚。其中,大学和科技院所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人才就是新技术潜在的原动力。根据教育部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高校所,其中北京91所、武汉有89所,广州81所,上海64所。高居前列的高校数量,提出了办学质量、创新能量的更高要求。而今,“双一流”建设全面加快,在一流高校的数量和质量上,广州正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努力追赶。

此外,广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百万,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前两位。截至目前,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广州还五次获得“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海外人才来穗创业创新成为趋向。

未来城市的竞争必然是人口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广州正凭借其超强人气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拼出一方天地!

沧海桑田,山河巨变。曾经的“郊区农田”,变身城市中轴;过往的历史印记,焕发新的荣光。70年岁月如歌,我们满怀豪情,写就发展乐章。70年时光荏苒,我们争分夺秒,勇立改革潮头;70年关山飞渡,我们初心不改,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愈行愈坚。

然则,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广州的出路与未来,仍系于改革、系于开放、系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的到来,老城广州万象更新,以改革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深入;以开放汇才引智、增强后劲、赋能创新,让国际大都市建设再上台阶。

70年,广州从未停步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98亿元,到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到.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是年的倍,-年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8.1%)、广东省(9.7%),其中-年年均增长1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年,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上千元台阶,年攀万元台阶,年冲上10万元,年突破15万元,年达15.55万元(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2.35万美元),是全国的2.4倍和广东省的1.8倍。

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约32.59平方公里,增加到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建成区面积最大的5个城市之一。

人口增量领跑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前,广州的常住人口不过百万左右,到了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44万,增长了不止十倍。近四年来,广州常住人口数量均保持稳增长,分别达到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和40.6万人,人口增量领跑全国。

从头越、再出发,

且看明日之广州

山河旖旎、风光无限!

中心工作室出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毛梓铭、杜娟、贾政、毕征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陆凯声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哉70年挥就大都市广州,厉害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