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过敏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案分享8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合泻
TUhjnbcbe - 2021/8/19 11:42:00
欧阳卫权医学博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发专业委医院青年名中医医学博士1患者情况介绍王某,男,37岁,-06-02初诊。主诉:面部皮疹瘙痒10余年。(图文无关)曾外用激素、爱宁达等药膏外擦3-4年,皮疹反复不愈,并越来越甚。现面部弥漫性红斑,局部灼热发烫,干燥甚,伴脱屑,瘙痒甚,时感疲累,纳佳,无口干苦,大便粘不畅,稍偏臭。舌偏胖大齿印,苔中*厚,脉弦滑。2中医诊断:面游风中医诊断:面游风。西医诊断: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四诊合参,此太阴、阳明合病证。处方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汤合泻心汤:茯苓30g,五味子15g,干姜15g,细辛10g,法夏15g,杏仁15g,薏苡仁60g,熟大*5g,*连6g,*芩12g,甘草12g,9剂。二诊(-06-11),药后面部发红发烫干燥有明显好转,痒减,大便粘好转,疲劳感减轻。前方改细辛6g,21剂。(图文无关)三诊(-07-09),好很多,面部红斑明显消退,灼热发烫已消失,稍痒,干燥明显减轻。前方再加连翘15g,继服21剂巩固。3案例分析按语:本案患者面部红斑灼热瘙痒、舌苔*,脉弦滑,阳明热证可见;但未必仅在阳明,察其舌,舌体胖大,齿痕俱见,平素时感疲累,此太阴里虚兼夹水湿为患。故综合分析,此乃太阴里虚寒为本,水饮内蕴,郁而化热,而成阳明湿热为标;

其大便粘而不畅偏臭,亦可证其湿热之象。故辨证太阴、阳明合病,处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汤合泻心汤治疗。

另疲累者,未必都在少阴,此案患者疲累,乃太阴而蕴湿热,亦可见疲累。故温其太阴,燥其湿热,亦可治其疲累,未必一见疲累就用附子。4青龙汤下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青龙汤下已”之苓甘五味姜辛系列方证,乃外寒内饮经典方证小青龙汤变化而来,主治痰饮病证,辨证太阴病。水饮上逆,小便难时复冒者,桂苓五味甘草汤;寒饮复甚,更咳胸满者,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呕者,加半夏;其人形肿者,加杏仁;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以利之。激素依赖性皮炎,常见面部红斑灼热、干燥脱屑,临床医者多以阴虚血燥论治,频以养血润燥之法,久治未效。中医当具整体观念,若仅局部皮损用药,难免有未窥全貌之嫌。(图文无关)

面部干燥,或为阴津不足,或为邪阻三焦,津液不能上行濡润头面所致。本病患者,究其病机,乃太阴寒饮内停,郁而化热,阳明胃热上冲头面,故太阴为本,阳明热为标,正治之法乃发散水饮之邪,三焦得通,津液得畅,不滋阴而干燥自愈也。湿郁化热者,合用三*泻心汤治其阳明湿热之标。

(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例患者,读者切勿擅自用药)

医院青年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如发热、咳喘、胃肠病、心悸、痹痛、月经不调、带状疱疹神经痛、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各科疑难杂症。出版个人专著《伤寒论六经辨证新探》,影响甚大。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3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8项。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更多中医资讯分享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案分享8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合泻